據說這是最后一批90后們的高考了。
這是90后青春的集體退場,但是在他們走向考場的時候,一批新銳的老師們卻打開了直播頁面,開始了自己的直播生涯
直播改變了教育。很多教育在線平臺都采用了直播這一手段,而且很多在線教育也獲得了不菲的融資,2016年6月16日,瘋狂老師宣布獲得1.2億元C輪融資,同年11月,學點云完成1000萬元PreA輪融資。
有的教育達人已經有了名氣,例如歷史老師袁騰飛借助此前在網絡上的人氣已經成為網紅,但是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是“袁老師”,對于已經闖入這個新興領域的老師們而言,好日子并沒有來到。
以下,是2個來自不同地域、擁有不同職業背景的“教育主播”的故事。
幾乎和行業熱風吹起的時間一致,想要直播的想法,去年差不多同時闖入他們的生活。但如今,他們面臨的更多是理想與現實間的艱難抉擇。
斗魚首頁上的數學老師
數學老師楊世顯的直播間突然飄進了成團成團的彈幕。平日里,這兒,只有他一浪高過一浪的講課聲,以及筆下淙淙流出的公式、數字。
一般出現上面刷屏的情況,那就是楊老師又算錯數了,學生們紛紛發送文字提醒糾正。
“我經常算錯數。”楊世顯呵呵笑道。在別的老師那顯得有點難為情的事兒,到他這成了自有體系的上課風格,與學生一起思考解題,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大多數時候,因為教學的特殊性,彈幕為零才是楊直播的正確打開方式。
生活中,楊世顯原本就是一位大學數學教師,后因為攻讀重慶大學的博士學位,辭掉了工作。從去年年初開始關注直播,時間長了,他就琢磨,既然直播受眾學生群體這么大,直播講課是否也會有一定的需求存在。
楊世顯將直播首秀選在了6月份,內容大概為如何復習考研數學。意料之內,觀看人數增增減減,幾十個人,進進出出,堅持到底的寥寥無幾。
從默默無聞到被人關注,除了自身的堅持和優質內容輸出,更重要的是,被直播平臺選中,登上流量金庫的熱門推薦位置。
2016年12月12日晚上10點,楊世顯像往常一樣,正在講解考研課程,直播間人數突然由幾千人破萬,然后3萬、5萬,甚至到了十幾萬。這是他從未經歷過的,興奮之余卻又不知所措,最后不得不中斷講課,去應對蜂擁而至的人群。究其原因,那天楊世顯被斗魚直播推到了首頁。
火了之后,楊世顯給自己換了套直播設備、還有手寫板,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他想著要把體驗給做好。天火則用粉絲的打賞給自己購置了一些書籍,后來還穿起了唐裝,購置了一些古色古香的陳設,看起來,像那么一回事了。
通常,我們會看到粉絲去自家愛豆、網絡作家的微博下催更狀態或小說,但很難想象,相似的場景會在一個數學老師身上出現。
楊世顯講課有一個特點,聲音很大,在學校時,隔幾棟樓都能聽到。直播時,也是如此,兩個小時下來,嗓子痛不可支。但為了效果,他在直播過程中很少喝水,這時,學生就發彈幕讓他快喝水,“我還挺感動的。”
都說直播“日進斗金”,我們卻像是在最底端
對斗魚ID為天火喝茶的蘇寶強(下稱天火)而言,彈幕數量意味著其所講文化歷史的精彩程度,屏幕前的鴉雀無聲會讓他尷尬不安。因此,他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為每次直播做準備,贏得粉絲歡心。
“茶資訊”是天火的本職工作,每年5月上旬,春茶成熟時,他會跑去西雙版納看原料,到了下半月,再到廣州茶博會上轉轉,其余時間,就喝茶看書。“就覺得反正喜歡(讀書),需要通過一個平臺來談天說地,聊歷史。”2016年4月初,天火在斗魚上注冊了賬號,“好像整個房間里10個人都不到。”就這樣,他開始了每周三到五天的直播生活,到現在,基本上保持每天一次的頻率。
除了能說會侃外,老楊對天火的評價還有“做飯特別好吃”。
老楊是天火的粉絲,從事銷售工作,偶然機會,在斗魚首頁推薦上發現了對方的直播,從此不離不棄。在去年冬天,趁著出差的空檔專門跑到天火家里,聽了一次現場版。現在,老楊空閑時間幫天火做一些視頻后期,自得其樂。
而在名為“天火的歷史茶館”QQ群里,粉絲將天火的圖像制作成各種表情包,一言不合就斗圖,而他們中大多都是十幾歲到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成就感更多是來自于心理與精神上的。
在直播這條只要好看、扭兩下就能日進斗金的產業鏈上,在物質收入上,他們卻被甩到了底端。
天火每天的行程安排是9點多起床,本職工作占據他5到6個小時,然后回家做飯,7點半開始準備當晚的直播,列內容綱要、做PPT等,9點半開播持續到12點,運動、洗漱,上床睡覺時已經是凌晨2點。
“直播能給我們帶來一定收入,我才有資格去說服別人來上這個課,我如果現在說你來上課,看樣子,可能沒人愿意來冒這個險。” 而大多數老師是選擇到在線教育平臺上直播,學生需先交一定的學費才能看,與其說是直播不如說是在線實時課堂更為貼切。
盡管還是要回歸現實,但直播依舊為他們找到了理想的出口。天火說,每次直播,都能暫時讓他忘卻生活中的煩心事,醉心歷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