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時代,提高質量需要新抓手
職教質量的提升既要夯實傳統基礎,如職業知識的傳授、崗位能力的掌握、職業道德的塑造等,更要適應智能化時代需要,用新的抓手更有效地提高質量。提升質量是當前我國職教發展的核心任務,而“質量”在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獨特內涵。當下時代,可以用“智能化”這個關鍵詞標示。而我國又是一個具有豐富差異性的發展中大國,既已觸摸到了智能化的脈搏,同時服務經濟、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知識經濟等各種經濟形式駁雜并存。因此,職教質量的提升既要夯實傳統基礎,如職業知識的傳授、崗位能力的掌握、職業道德的塑造等,更要適應智能化時代需要,用新的抓手更有效地提高質量。信息素養。智能化時代超越了單純的信息化時代,正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存方式及生產方式。智能技術的普遍應用,不僅意味著簡單的體力勞動、以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方式為標志的大工業生產將不再是人類主要的生產方式,更意味著人類生存基本樣式的嬗變。信息將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信息素養成為學生工作能力結構中的基本因子,是學生勝任工作的必備素養。2016年6月3日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發布了題為“面向未來:21世紀核心素養教育的全球經驗”研究報告,強調指出,信息素養是當今世界各國最為重視的新興領域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應成為提高職業教育質量重要的新路徑。職場學習。很長時期內,學習科學領域對于操作能力形成的研究相當薄弱,致使職業教育教學缺乏強有力的理論解釋與引領。20世紀80年代逐漸興起的職場學習理論填補了這一空白。職場學習的重點指向實際工作能力的養成,強調學習與真實工作之間的直接關聯以及工作場所對于學習的重大價值。新技術的高歌猛進使終身學習、泛在學習等由理論藍圖變成了現實,使得學習成為人類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使得工作奠基于學習之上,使得工作場所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學習場所。職業教育應以職場學習理論為框架,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職場學習理論的啟發下構建多元的、適切的學習策略系統,只有這樣,質量的提升才能觸及核心。工匠精神。智能化時代,商品不再短缺,消費者對優質的、個性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平庸產品勢必被淘汰。企業如果不以消費者為中心、以質量為競爭法寶,就很難在市場上長期立足。基于此,職業院校為企業輸送的人才必須具備牢固的質量信念,不僅僅滿足于“會做”,而應該矢志不渝地追求卓越和完美,將卓越質量作為信仰。工匠精神是智能化時代賦予職業教育人才質量觀的新內涵,而這恰恰是當前職業教育的軟肋,因此,工匠精神是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的理論綱領。創業教育。智能化時代,高科技企業不斷涌現,這些以知識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主要需要的不是被動重復型的、“工作機器”型的人才,而是更多具有開拓意識與冒險精神、勇于創新、抗挫折力強、善于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人才,其核心是創新能力,而這些素質在傳統教育的基因里是短缺的。教育要滿足智能化變革對人才提出的質量與規格標準,就必須補上學生創新力不足的短板。職業教育直接關聯工作世界,應更靈敏地反映工作世界的變化。不能僅滿足于讓學生具備勝任某種工作崗位的能力,而應積極引入并富有成效地開展創業教育,努力培養學生在當今時代迫 切需要而傳統教育又難以企及的素養,幫助他們在智能化時代更好地工作和生活。現代職教體系。智能化時代是對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超越和揚棄,建立在工農業生產高度發達、物質相當豐富的基礎之上。工作的主要功能將不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實現個人價值、獲得人生意義的重要途徑,自主、自由、尊嚴、快樂、歸宿感等精神價值將逐漸成為人們通過工作追求的主要目標。構建現代職教體系是我國當下職業教育發展中的重要任務。為應對這些變化,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的焦點應包括三方面:一是努力強化內涵建設,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聲譽,使之成為與普通教育平等而不同的教育類型,而不是次等教育;二是使職業教育的各種機構、各個階段相互貫通,從而使職業教育真正成為一個有機的系統;三是實現職業學校與普通學校、職業院校內部不同專業之間的自由轉換。現代職教體系的建設無疑會遭遇各種困難,但是,舍此則職業教育將缺失應對智能化時代需要的制度平臺,建設現代職教體系是智能化時代提升我國職教質量的戰略通道。作者:趙蒙成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中國教育報
轉載:中教新媒(ID:zhjmedia)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